氣旋與反氣旋的特征和分類
大氣中存在著各種大型的旋渦運動,有的呈逆時針方向旋轉,有的呈順時針方向旋轉;有的一面旋轉一面向前運動,有的卻停留原地少動;有的隨生隨消,有的卻出現時間相當長。它們就象江河里的水的旋渦一樣。這些大型旋渦在氣象學上稱為氣旋和反氣旋。 氣旋和反氣旋是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它們的活動對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交換和各地的天氣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1)氣旋風和反氣旋的特征 氣旋是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渦。在北半球,氣旋區(qū)域內空氣作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則相反;反氣旋是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的水平旋渦。在北半球,反氣旋區(qū)域內的空氣作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則相反。氣旋和反氣旋一般也稱低壓和高壓。
 |
 |
氣旋 |
反氣旋 |
在低層大氣里,特別是在近地面附近,風向與等壓線斜交,所以氣旋在北半球是一個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向中心匯集的氣流系統(tǒng); 在南半球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向中心匯集的氣流系統(tǒng)。由于氣流從四面八方在氣旋中心相匯,必然產生上升運動,氣流升至高空又向四周流出,這樣才能保證低層大氣不斷地從四周向中心流入,氣旋才能存在和發(fā)展。所以氣旋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有一個由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所組成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因為在氣旋中心是垂直上升氣流,如果大氣中水汽含量較大,就容易產生云雨天氣。所以每當低氣壓(或氣旋)移到本區(qū)時,云量就會增多,甚至出現陰天降雨的天氣。 在低壓層大氣里,特別是在近地面附近,因為反氣旋的氣流是由中心旋轉向外流動。所以,在反氣旋中心必然有下沉氣流,以補充向四周外流的空氣。否則,反氣旋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 所以反氣旋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具備一個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緊密結合的完整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由于在反氣旋中心是下沉氣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所以,在反氣旋控制下的天氣一般是晴朗無云。若是在夏季,則天氣炎熱而干燥。如果反氣旋長期穩(wěn)定少動,則常出現旱災。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熱帶反氣旋長期控制下造成的。冬季,反氣旋來自高緯大陸,往往帶來干冷的氣流,嚴重者可成為寒流。 氣旋的直徑一般為1000公里,大的可達2000-3000公里,小的只有200-300公里或者更小一些。反氣旋大的可以和最大的大陸和海洋相比(如冬季亞洲的反氣旋,往往占據了整個亞洲大陸面積的3/4),小的直徑也可達數百公里。 (2)氣旋和反氣旋的強度 氣旋和反氣旋的強弱不一。它們的強度可以用其最大風速來度量:最大風速大的表示強,最大風速小的表示弱。在強的氣旋中,地面最大風速可達30米/秒以上。在強的反氣旋中,地面最大風速為20一30米/秒。 氣旋和反氣旋的中心氣壓值常用來表示它們的強度。地面氣旋的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010-970毫巴,個別中心值有低于930毫巴的。地面反氣旋的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020一l030毫巴,冬季寒潮高壓最強的曾達1078.9毫巴以上。 (3)氣旋和反氣旋的分類 氣旋和反氣旋的分類方法比較多,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氣旋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反氣旋可分為溫帶反氣旋、副熱帶反氣旋和極地反氣旋。 按照結構的不同,溫帶氣旋可分為鋒面氣旋、無鋒面氣旋;反氣旋可分為冷性反氣旋(或冷高壓)和暖性反氣旋(或暖高壓)。 氣旋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同類型的氣旋和反氣旋;在一定條件下會互相轉化。如鋒面氣旋可因一定條件轉化為無鋒面氣旋(冷渦),無鋒面氣旋(熱低壓)可因一定條件轉化為鋒面氣旋;冷性反氣旋也可轉化為暖性反氣旋。氣旋、反氣旋都應看作是有條件的、可變動的、互相轉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