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 明代政府印刷      

 
  印刷術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活字印刷開創(chuàng)新時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古代印刷技術的轉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術
  從現在走向未來
 

 

明代的藩王府印刷

明徽藩刻《詞林摘艷》

  明代皇室子弟封王,駐各地,稱藩王。不少藩王喜歡著書,印書,其版本稱藩本。這是印刷史上的特有現象。

  由于藩王有富裕的資金、他們刻印書的用料、刻工都十分考究,代表了當時當地的較高水準。據不完全統計,藩王本超過500多種,其中有相當數量是藩王自己的著作。在藩府本中,有不少古代特有的書,如醫(yī)學、棋書、音樂書、茶譜、花卉、法貼等。這些版本都很珍貴。

  永樂年間周藩定王,封于河南開封,刻有《普濟方》醫(yī)書,版式為四周雙邊,版心上刻字數,下刻刻工姓名,小題上刻有花魚尾,頗有元代遺風。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藩刻《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嘉靖二十年(1541年)蜀藩刻《欒城集》。嘉靖三十年(1551年)徽藩刻《詞林摘艷》,寫體上版,書法流暢自然,為藩刻中之佳作。

永樂年間周藩
刻印的《普濟方》

明嘉靖十三年秦藩刻印的
《史記集解索隱正義》

明嘉靖二十年蜀藩
刻印的《欒城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