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草而居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狹長地帶,草原面積廣闊。自秦漢時期起,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場所。裕固族人民也秉承其先民的生產、生活經驗,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畜牧業(yè)經濟和文化,為甘肅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fā)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裕固族曾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逐漸發(fā)展到游牧、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種生產方式并存,F(xiàn)以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為主,同時還經營小部分農業(yè)、林業(yè)、副業(yè)等。
裕固族養(yǎng)的牲畜以綿羊、山羊、牦牛、犏牛、黃牛、馬和駱駝為主,還有少量的驢、騾等。由于草場和傳統(tǒng)牧養(yǎng)習慣、經驗的不同,各地幾乎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拳頭產品”。正如民間俗諺所說:“水關的驢,楊哥的馬,皇城的羊毛賽棉花;白銀的山羊,大岔的牛,明花的駱駝力量大”。
適應畜牧業(yè)生產的需要,裕固族牧民夏秋季多以帳篷為家,冬春季多住土木結構的房屋。帳篷過去多為圓錐形,現(xiàn)方形居多。篷布是用牦牛和山羊毛織成的毯子,用毛線縫制而成的,既可遮風防雨,又便于轉場搬遷。扎立帳篷,多選擇避風向陽的地點,根據(jù)山形和水路確定坐向,多坐北朝南,也可朝西或朝東,唯忌帳篷門朝向北方。因為他們認為門朝北開不吉利,故有“人只有到了倒霉的時候,門才朝北開”之說。
[上一頁] [下一頁]
|